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求解中国农业困局:国际视野中的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竞争力
徐灏龙, 陆铭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出现的“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现象,是由于农均耕地面积过小引起的规模经营不足。这背后,是户籍制度造成的城市化滞后以及针对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同时,政府大力补贴农业和农村,提高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机会成本,导致土地流转率不足,进一步阻碍规模经营。通过国际比较,我们认为规模化农场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而小农经济现代化的成本较高。研究还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农业劳动力转移适应农业产出比重下降的国家拥有更大的农均在(可)耕地,它对农均粮食净出口存在显著正效应。反事实分析说明,若中国2011年的农业就业比重能和产出比重相适应(即消除城乡间劳动力流动障碍),则下一年粮食净输入将下降约89%。
关键词: 农业竞争力, 农均耕地, 规模经营,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提高回报 激发需求
张翕, 陆铭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关系到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和收入平等问题。为了有效加强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相关政策必须通过提高教育回报来激发教育需求。长期以来,空间因素对教育回报的影响被忽视,教育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空间错配可能通过降低教育回报而严重抑制农村人口的教育需求。通过总结一系列实证研究,本文说明:农村人口对于教育有潜在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建立在对于教育回报的预期之上;空间资源配置则通过影响教育回报而作用于农村人口的教育需求。为了迈向人力资本大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提供优质的劳动力供给,中国必须优化教育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从而提高教育回报,激发农村人口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回报, 教育需求, 资源空间配置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
王丹利, 陆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实现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资源配置机制的互补。研究发现,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在当前乡村社会仍然在发挥作用,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弊端在逐渐弱化,而其有利的一面依然保持。经济发展进程本身会自动淘汰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糟粕,保留其有利的一面。因此,政府可利用传统乡村治理结构中有利的一面,与之良性互动与配合,毋须急于去取代它,但要警惕基层政府的滥权之害。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政府, 社会, 社会资本, 公共品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陆铭
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伴随着从计划向市场、从传统向现代、从半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并在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深化改革。但也应看到,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也制约了高质量的发展。以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目标为目标,中国必须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中国既需要在国内为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又需要在国际交往中说明中国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发展, 转型, 市场经济, 改革